麥紅蜘蛛是很令人頭疼的一類麥田蟲害,有麥圓蜘蛛和麥長腿蜘蛛等。因其蟲體小,發生早,很容易被忽視。本文就針對麥紅蜘蛛分布地區,危害作物,形態特征及防治方法等方面來介紹,方便大家更加清楚的認識,以便盡早進行防治。
麥紅蜘蛛分布地區:
多發生在北緯37度以南各省。如山東、山西、江蘇、安徽、河南、四川、陜西等地。
麥紅蜘蛛危害作物:
兩種麥蜘蛛均為害小麥、大麥。麥圓蜘蛛還為害豌豆、蠶豆、油菜、紫云英等;麥長腿蜘蛛還為害棉花、大豆、桑等。為害特點以成、若蟲吸食麥葉汁液,受害葉上出現細小白點,后麥葉變黃,麥株生育不良,植株矮小,嚴重的全株干枯。
麥紅蜘蛛形態特征:
麥圓蜘蛛:成蟲體長0.6一0.98mm,寬0.43一0.65mm,卵圓形,黑褐色。4對足,第1對長,第4對居二,2、3對等長。具背肛。足、肛門周圍紅色。卵長0.2mm左右,橢圓形,初暗褐色,后變淺紅色。若螨共4齡。一齡稱幼螨,3對足,初淺紅色,后變草綠色至黑褐色。2、3、4齡若螨4對足,體似成螨。
麥長腿蜘蛛:成蟲體長0.62一0.85mm,體紡錘形,兩端較尖,紫紅色至褐綠色。4對足,其中1.4對特別長。卵有2型:越夏卵圓柱形,長0.18mm,卵殼表面有白色蠟質,頂部覆有白色蠟質物,似草帽狀,卵頂具放射形條紋;非越夏卵球形,粉紅色,長0.15mm,表面生數十條隆起條紋。若蟲共3齡。一齡稱幼螨,3對足,初為鮮紅色,吸食后為黑褐色,2、3齡有4對足,體形似成螨。
麥紅蜘蛛發生規律:
小麥紅蜘蛛每年發生3-4代,完成1個世代需24-46d,平均32d。 一般干旱麥田容易發生紅蜘蛛。 麥長腿蜘蛛喜干旱,生存適溫為15-20℃,最適相對濕度在50%以下。麥圓蜘蛛多在早8、9點以前和下午4、5點以后活動。不耐干旱,生活適溫8-15℃,適宜濕度在80%以上。遇大風多隱藏在麥叢下部。
麥紅蜘蛛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進行輪作倒茬,麥收后及時淺耕滅茬;冬春進行灌溉,可破壞其適生環境,減輕為害。
(2)播種前用75%3911乳劑o.5kg,對水15—25kg,拌麥種150—250kg,拌后堆悶12小時后播種。
(3)必要時用2%混滅威粉劑或1,5%樂果粉劑,每667m2用1.5—2.5kg噴粉,也可摻入30—40kg細土撤毒土。
(4)蟲口數量大時噴灑40%氧化樂果乳油或40%樂果乳油1500倍液,每667m2噴對好的藥液75kg。
(5)也可選用波美0.3—0.5度石硫合劑或50%硫懸浮劑667m2用200—4008對水50—75kg噴霧,可有效地防治麥蜘蛛,同時還可兼治白粉病和銹病。
(6)上述措施不能奏效時,可噴灑15%噠螨靈乳油2000~3000倍液或20%綠保素(螨蟲素十辛硫磷)乳油3000—4000倍液、36%克瞞蠅乳油1000—1500倍液,持效期10—15天。
南區電話
北區電話
微信-南
微信-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