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炭疽病分布為害:草莓炭疽病是草莓苗期的主要病害之一,南方草莓產區發生較為普遍。
草莓炭疽病癥狀:草莓炭疽病主要發生在育苗期(匍匐莖抽生期)和定植初期,結果期很少發生。其主要危害匍匐莖、葉柄、葉片、托葉、花瓣、花萼和果實。染病后的明顯特征是草莓株葉受害可造成局部病斑和全株萎蔫枯死。匍匐莖、葉柄、葉片染病,初始產生直徑3~7毫米的黑色紡錘形或橢圓形潰瘍狀病斑,稍凹陷;當匍匐莖和葉柄上的病斑擴展成為環形圈時,病斑以上部分萎蔫枯死,濕度高時病部可見肉紅色黏質孢子堆。該病除引起局部病斑外,還易導致感病品種尤其是草莓秧苗成片萎蔫枯死;當母株葉基和短縮莖部位發病,初始1~2片展開葉失水下垂,傍晚或陰天恢復正常,隨著病情加重,則全株枯死。雖然不出現心葉矮化和黃化癥狀,但若取枯死病株根冠部橫切面觀察,可見自外向內發生褐變,而維管束未變色。漿果受害,產生近圓形病斑,淡褐至暗褐色,軟腐狀并凹陷,后期也可長出肉紅色黏質孢子堆。
草莓炭疽病病原:病原為草莓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agariae Brooks.,屬真菌半知菌亞門真菌。
草莓炭疽病發病規律:病菌侵染最適氣溫為28~32℃,相對濕度在90%以上,是典型的高溫高濕型病菌。5月下旬后,當氣溫上升到25℃以上,草莓匍匐莖或近地面的幼嫩組織易受病菌侵染,7~9月間在高溫高濕條件下,病菌傳播蔓延迅速。特別是連續陰雨或陣雨2~5天或臺風過后的草莓連作田、老殘葉多、氮肥過量、植株幼嫩及通風透光差的苗地發病嚴重,可在短時期內造成毀滅性的損失。近幾年來,該病的發生有上升趨勢,尤其是在草莓連作地,給培育壯苗帶來了嚴重障礙。
草莓炭疽病防治措施:①選用抗病品種。②育苗地要嚴格進行土壤消毒,避免苗圃地多年連作,盡可能實施輪作制。③控制苗地繁育密度,氮肥不宜過量,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培育健壯植株,提高植株抗病力。④及時摘除病葉、病莖、枯葉及老葉以及帶病殘株,并集中燒毀,減少傳播。⑤對易感病品種可采用搭棚避雨育苗,或夏季高溫季節育苗地遮蓋遮陽網,減輕此病的發生危害。⑥藥劑防治。
南區電話
北區電話
微信-南
微信-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