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莖腐病別名:爛脖子病
花生莖腐病分布為害:花生莖腐病在全國各花生產區均有分布,一般發生在中后期,感病后很快枯萎死亡,后期為感病者。果莢往往腐爛或種仁不滿,造成嚴重損失,一般田地發病率為20%~30%,嚴重者達到60%~70%,甚至顆粒無收。
花生莖腐病發生規律:病菌主要在種子和土壤中的病殘株上越冬,成為明年發病的來源。如果病株作為飲料或莢果殼飼養牲畜后糞便,以及混有病殘株所積造的土雜肥也能傳播蔓延。在田間傳播,主要是靠田間雨水徑流,其次是大風,不過農事操作過程中攜帶病菌也能傳播。在多雨潮濕年份,特別是收獲季節遇雨,收獲的種子帶菌率較高,因此,不僅是病害的主要傳播者,而且通過引種還可以遠距離的傳播。
花生莖腐病為害特征:花生莖腐病俗稱爛脖子病,在全國各花生產區均有分布,一般發生在中后期,感病后很快枯萎死亡,后期為感病者。果莢往往腐爛或種仁不滿,造成嚴重損失,一般田地發病率為20%~30%,嚴重者達到60%~70%,甚至顆粒無收。病菌從子葉或幼根侵入植株,在根頸部產生黃褐色水漬狀病斑,后變黑褐色,引起根基組織腐爛。當潮濕環境時,病部產生分生孢子器(即黑色小突起),病部表皮易剝落,纖維組織外露。當環境干燥時,病部表皮凹陷,緊貼莖上,成株期感病后,約10~30天全株枯死,發病部位多在莖基部貼地面,有時也出現主莖和側枝分期枯死現象。
花生莖腐病防治措施: ① 防止種子發霉,保證種子質量。
1)適時收獲,避免種子受潮濕、防止發霉;
2)曬干種子,保證含水量不超過10%;
3)安全貯藏,注意通風防潮;
4)不能使用霉種子、變質種子播種;
5)麥套花生早播的花生發病輕;
6)選用抗病品種。
②合理輪作,最好和小麥、高梁、玉米等禾本科作物輪作;
③施用腐熟肥料,加強田間管理。
④藥劑防治:用25%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重量的0.3%~0.5%拌種或按種子量0.5%~1%藥劑兌水配成藥液浸種,以能淹沒種子為準,浸泡24小時取出播種。
1)藥劑浸種。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加新高脂膜按下種子量的5%,摻入細土1.5~2公斤分層噴水撒藥,然后拌勻,催芽播種,能驅避地下病蟲,隔離病毒感染,不影響萌發吸脹功能,加強呼吸強度,提高種子發芽率。
2)農業防治。田間發現病株,應立即拔除,將其帶出田外深埋,并噴施新高脂膜600—800倍液噴霧土壤表面,可保墑防水分蒸發、防曬抗旱、保溫防凍、防土層板結,窒息和隔離病蟲源,提高出苗率。
3)藥劑噴霧。當田間發病時,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新高脂膜800倍液,畝用藥液50~75公斤。-般可于基本齊苗后的發病初期噴-次,開花前再噴一次。
4)生長期藥劑防治。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0%托布津加50%多菌靈粉劑噴霧。在花生齊苗后和開花前后各噴一次,或者發病初期噴1—2次,用普力克800—1000倍液噴霧,還可兼治花生根腐病,立枯病、葉斑病等。
南區電話
北區電話
微信-南
微信-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