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赤霉病別名:大豆粉霉病
大豆赤霉病癥狀:豆莢染病,病斑近圓形至不整形塊狀,發生在邊緣時呈半圓形略凹陷斑,濕度大時,病部生出粉紅色或粉白色霉狀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或粘分生孢子團。嚴重的豆莢裂開,豆粒被菌絲纏繞,表生粉紅色霉狀物。
大豆赤霉病病原:病原為 Fusarium roseum(Link)Snyder et Hansen稱粉紅鐮孢和F.oxysporum Schlecht.稱尖鐮孢,均屬半知菌亞門真菌。
大豆赤霉病發病規律:病菌以菌絲體在病莢和種子上越冬,翌年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初侵染和再侵染。發病適溫30℃,大豆結莢時遇高溫多雨或濕度大發病重。
大豆赤霉病防治措施: (1)選用長農7號大豆、小寒王等優良品種,選無病種子播種。
(2)雨后及時排水,改變田間小氣候,降低豆田濕度。
(3)種子收后及時晾曬,降低儲藏庫內濕度,及時清除發霉的豆子。
(4)必要時噴灑60%防霉寶水溶性粉劑1000倍液或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每667平方米噴對好的藥液50L左右,隔10~15天1次,連噴2次。
南區電話
北區電話
微信-南
微信-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