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附子屬莎草科植物,雖然是一味中藥,但香附子在農業中卻是主要草害之一,需要及時采取措施防治,因此,本頁面展示香附子的圖片、特征以及防治方法等信息。
香附子別名:香頭草、回頭青、雀頭香、莎草、三棱草
香附子分布為害:香附子Cyperus rotundus L.莎草科、莎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基本上遍布全國,棉花、大豆、甘蔗和果、桑、茶園、為害嚴重。尤以對新疆的棉花和廣西云南的甘蔗為害最大。
香附子形態特征:子葉留土。第一片真葉線狀披針形,有5條明顯的平行脈,葉片橫剖面呈V字形。第三片真葉具10條明顯平行脈。成株高30-50厘米。根狀莖匍匐、細長,頂端著生橢圓形棕褐色塊莖。稈直立,散生, 銳三棱形。葉:基生,短于稈,鞘棕色,老時常裂成纖維狀。苞片葉狀,2-3片。花:長側枝聚傘花序簡單或復出,有3-6個開展的輻射枝,輻射枝末端穗狀花序有小穗3一l0;小穗線形,長1-3厘米,具花10-30朵,小穗軸有白色透明寬翅;鱗片卵形,長3-3.5毫米,膜質,兩側紫紅色,中間綠色;雄蕊3,花藥長,線形,暗血紅色,藥隔突出于花藥頂端;花柱細長,柱頭3,伸出鱗片外。果:小堅果,長圓形,三棱狀,橫切面三角形,兩面相等,另一面較寬,角圓鈍,邊直或稍凹,長約1.5毫米,表面灰褐色,具細點,果臍圓形至長圓形,黃色。
香附子發生特點:喜生于疏松性土壤上,于砂土地發生較為嚴重,生于農田、田邊、路旁、荒地等處。苗期2-4月,花果期5-11月。塊莖和種子繁殖。生活力、繁殖力很強;較難鏟除。
香附子防治方法:
防治香附子,一般是使用硝磺草酮、二甲四氯鈉、以及氯吡嘧磺隆,也可以是復配的二甲·滅草松、或二甲·唑草酮等除草劑,農戶看到香附子應當及早用藥,同時根據作物的種類,謹慎選擇除草劑,注意安全使用,避免出現藥害。
南區電話
北區電話
微信-南
微信-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