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貪夜蛾是世界十大害蟲之一,在農業生產上,草地貪夜蛾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因其具有遷飛性、暴食性,往往會給農業生產造成嚴重的損失,需要及時防治。因此本頁面詳細介紹草地貪夜蛾圖片、特征及防治方法等信息,望大家參考。
草地貪夜蛾別名:偽黏蟲
草地貪夜蛾分布為害:草地貪夜蛾屬鱗翅目、夜蛾科,為多食性,可為害80余種植物,嗜好禾本科,易為害玉米、水稻、小麥、大麥、高粱、粟、甘蔗、黑麥草和蘇丹草等雜草;也為害十字花科、葫蘆科、錦葵科、豆科、茄科、菊科等,棉花、花生、苜蓿、甜菜、洋蔥、大豆、菜豆、馬鈴薯、甘薯、苜蓿、蕎麥、燕麥、煙草、番茄、辣椒、洋蔥等常見作物,以及菊花、康乃馨、天竺葵等多種觀賞植物(屬),甚至對蘋果、橙子等造成危害。多分布于美洲地區,繼云南、廣西、貴州、廣東、湖南見蟲之后, 在我國海南、福建、浙江、湖北、四川、江西、重慶、河南相繼查見幼蟲為害,蟲情擴散蔓延明顯加快。
草地貪夜蛾發生規律及危害特征:幼蟲取食葉片可造成落葉,其后轉移為害。有時大量幼蟲以切根方式為害,切斷種苗和幼小植株的莖;幼蟲可鉆入孕穗植物的穗中,可取食番茄等植物花蕾和生長點,并鉆入果實中。種群數量大時,幼蟲如行軍狀,成群擴散。在玉米上,1-3齡幼蟲通常在夜間出來為害,多隱藏在葉片背面取食,取食后形成半透明薄膜“窗孔”。低齡幼蟲還會吐絲,借助風擴散轉移到周邊的植株上繼續為害。4-6齡幼蟲對玉米的為害更為嚴重,取食葉片后形成不規則的長形孔洞,也可將整株玉米的葉片取食光,嚴重時可造成玉米生長點死亡,影響葉片和果穗的正常發育。此外,高齡幼蟲還會取食玉米雄穗和果穗。
草地貪夜蛾防治措施:1、生態調控及天敵保護利用:有條件的地區可與非禾本科作物間作套種,保護農田自然環境中的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敵,發揮生物多樣性的自然控制優勢,形成生態阻截帶。
2、成蟲誘殺技術:成蟲發生期,集中連片使用高空殺蟲燈誘殺,可搭配性誘劑和食誘劑提升防治效果。
3、幼蟲防治技術:抓住低齡幼蟲的防控最佳時期,施藥時間最好選擇在清晨或者傍晚,注意噴灑在玉米心葉、雄穗和雌穗等部位。(1)生物防治:在卵孵化初期選擇噴施白僵菌、綠僵菌、蘇云金桿菌制劑以及多殺菌素、苦參堿、印楝素等生物農藥。(2)應急防治:玉米田蟲口密度達到10頭/百株時(參考玉米田二代黏蟲防控的蟲口密度指標),可選用防控夜蛾科害蟲的高效低毒的殺蟲劑噴霧防治。(聯合國糧農組織防控草地貪夜蛾指導手冊及國外登記防控該害蟲的化學農藥有氯蟲苯甲酰胺、氟氯氰菊酯、溴氰蟲酰胺等)。
南區電話
北區電話
微信-南
微信-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