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粘蟲是我國棗區的主要害蟲之一,其幼蟲會嚴重食害棗芽、棗花、棗葉等部位,那么棗粘蟲發生規律、危害特征是怎樣的,怎樣的防治方法才算有效呢?
棗粘蟲別名:棗鐮翅小卷蛾、卷葉蛾、包葉蟲、粘葉蟲
棗粘蟲分布危害:
棗粘蟲是屬鱗翅目,小卷葉蛾科的一類害蟲,對棗樹的危害相當大。在我國各棗區都有分布,且棗粘蟲以幼蟲食害棗芽、花、葉為主,一般來講,當幼蟲蠶食葉片的時候,會將一片完整的樹葉變成一個小包,然后蜷縮在這個小包之內,再從里面不停的打動和吃樹葉,最后就是咬斷花莖,然后使花蕾變黑和枯萎。幼蟲在危害果樹的時候,幼果一般會被咬的坑坑洼洼的,然后讓樹葉也變得脫落和不再黏貼。并蛀食棗果,導致棗花枯死、棗果脫落,發生較重時會引起嚴重減產。
棗粘蟲發生規律及危害特征:
棗粘蟲以蛹在枝干皮縫內過冬,每年3代,4月中旬開始越冬蛹羽化為成蟲。5月上旬為羽化盛期并開始產卵,卵期約15天,4-5月間發生第一代幼蟲正值棗樹展葉期,幼蟲集中為害幼芽和嫩葉,吐絲將葉粘合在一起幼蟲居內為害,一頭幼蟲4-5天食壞一片葉,每頭幼蟲一生為害6-8片葉,大量粘葉在5月中下旬,幼蟲老熟后即在卷葉內化蛹,5月下旬至6月下旬出現第1代成蟲。
成蟲產卵在棗葉上,每雌產卵約60粒,多者130多粒,卵期約13天,成蟲日伏夜出,有趨光性。第2代幼蟲發生期在6月中旬,正值開花期,為害葉片、花蕾和幼果。第2代成蟲發生期在7月間,第3代幼蟲發生期在8~9月間,正值棗果著色期,危害葉片和果實。到10月份老熟爬到樹皮縫內結繭在蛹內過冬。干旱年份危害嚴重。
棗粘蟲防治措施:
1、9月上旬以前樹干,樹叉部位捆縛草把誘集越冬幼蟲,11月以后解下草把集中燒毀。
2、冬季或早春刮樹皮,堵塞樹洞,殺滅越冬幼蟲。
3、生長季夜間采用太陽能殺蟲燈的燈光誘殺趨光成蟲。
4、春季棗芽萌發后噴布50%的辛硫磷乳劑1500-2000倍液,殺滅第一代幼蟲,棗芽長至5-8厘米時噴第二次藥,6月下旬噴第三次藥,如果時期掌握好,基本可控制危害。
南區電話
北區電話
微信-南
微信-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