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大黑鰓金龜又名朝鮮黑金龜是常見的農(nóng)業(yè)害蟲,主要危害果樹、核桃、花椒及各種林木、經(jīng)濟作物30余種。帶咀嚼式口器,以成蟲取食寄主的芽、葉和花,間或啃食果實。以幼蟲食害寄主根部幼嫩組織。果苗受害損失嚴重。
華北大黑鰓金龜分部地區(qū):我國分布于遼寧、內(nèi)蒙古、寧夏、甘肅、河北、河南、陜西、山西、山東、江蘇、江西、安徽、浙江、四川等地;國外分布于日本、俄羅斯等地。
華北大黑鰓金龜危害癥狀:以成蟲取食寄主的芽、葉和花,間或啃食果實。以幼蟲食害寄主根部幼嫩組織。果苗受害損失嚴重。被害葉呈不規(guī)則缺刻或僅殘留葉脈;果被害后,果實呈不規(guī)則孔洞,易被病害感染變黑變腐;幼苗常被環(huán)剝,嚴重時寄主根部出現(xiàn)斷根、或缺苗、斷壟或削弱樹勢。
華北大黑鰓金龜形態(tài)特征:
1、成蟲:體長17~21mm,寬8.4~11.0mm。長橢圓形,初羽化為紅褐色,后漸變黑色,有光澤。胸部腹面被黃色長毛。唇基橫長,近似半月形,前、側緣上卷,前緣中間凹入,觸角鰓片狀10節(jié),棒狀部3節(jié)。前胸背板密布刻點。鞘翅表面微皺,肩凸顯,密布刻點,上具3條縱隆線,兩翅會合處縱隆線寬。前脛外緣具3齒,各爪具爪1對,爪下具1齒,后足第1跗節(jié)短于第2節(jié)。各腹節(jié)中央界限消失,臀板相當隆起,末端較圓尖,兩側上方各具一圓形小坑。末前腹板中間具明顯的三角形凹坑。雌臀板較長,末端渾圓,末前腹板中間無三角形凹坑。
2、卵:橢圓、乳白、光滑,孵化前黃白色。
3、幼蟲:老熟體長35~45mm,3齡幼蟲頭寬5.4mm,體乳白疏生剛毛,頭部紅褐色具光澤;前頂剛毛每側3根(冠縫則2根,額縫側1根),臀節(jié)腹面無刺毛列,只具鉤狀剛毛。肛門孔三裂。
4、蛹:長20~24mm,寬橢圓形,腹末具1對角狀突。初乳白,漸變淡黃至紅褐色。
發(fā)生規(guī)律:此蟲2年發(fā)生1代,以成蟲和幼蟲越冬。翌年4月下旬越冬成蟲開始出土,5月中下旬為出土盛期,7、8月為末期,成蟲出土后壽命約3~4個月,產(chǎn)卵前期7~10天。6、7月為產(chǎn)卵盛期。卵散產(chǎn)于5~10cm土中,單雌卵量約40粒,卵期15~20天,7月中下旬為孵化盛期,并于耕作層危害,脫皮進入2、3齡,秋末幼蟲深入25~60cm的土層下造室越冬。翌年4月上中旬越冬幼蟲升至耕作層危害,5月中旬至6月上旬為取食危害高峰期,食害至7~9月,老熟幼蟲陸續(xù)化蛹,化蛹盛期為8月中旬前后。幼蟲期約1年左右,1齡幼蟲期約26天,2齡幼蟲期約29天,3齡幼蟲期約310天。蛹期約20天左右。8月上旬始見羽化,8月下旬至9月初為羽化高峰期。羽化后的成蟲當年不出土即于土室中過冬。
成蟲白天潛伏土中,黃昏開始出土活動、取食、交配、產(chǎn)卵,黎明前返回土內(nèi),具趨光和假死習性,但雌蟲趨光性極差,成蟲趨黑光燈高峰日比田間自然出土高峰日遲10天左右,因此不宜用黑光燈作預測成蟲防治適期,因此時田間大批成蟲已經(jīng)分散產(chǎn)卵了。成蟲活動與交配的適溫為25度左右。幼蟲活動最適土溫15度左右,最適土壤含水量為20%左右,因此耕作層范圍內(nèi)過干或過濕對幼蟲均不利。初孵幼蟲先取食腐殖質,以后取食寄主地下部組織,3齡食量最大,各齡的初期與末期食量較小。幼蟲具假死性,上下活動力較強。
華北大黑鰓金龜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利用成蟲趨光和假死習性。成蟲發(fā)生期采用殺蟲燈誘殺或振樹捕殺。可兼治其他具趨光性和假死性害蟲。
2、農(nóng)業(yè)防治:開荒墾地,破壞蠐螬生活環(huán)境;灌水輪作,消滅幼齡幼蟲,捕捉浮出水面成蟲。水旱輪作可防治幼蟲危害;結合中耕除草,清除田邊、地堰雜草,夏閑地塊深耕深耙。尤其當幼蟲(或稱蠐螬)在地表土層中活動時適期進行秋耕和春耕,深耕同時撿拾幼蟲。不施用未腐熟的秸稈肥。
3、成蟲發(fā)生期的防治。可結合防治其他害蟲進行防治。噴灑2.5%功夫乳油或敵殺死乳油2000倍液,對各類鞘翅目昆蟲防效均好;50%辛硫磷乳油600?800倍,防效明顯;或90%敵百蟲1000倍液、50%殺螟丹可濕性粉劑、40%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10%聯(lián)苯菊酯乳油2000倍液等藥劑,對多種鞘翅目害蟲均有良好防效。同時可兼治其他食葉、食花及其刺吸式害蟲。
4、成蟲出土前或潛土期防治。可于地面施用25%辛硫磷膠囊劑0.3~0.4kg/畝加土適量做成毒土,均勻撒于地面并淺耙,或5%辛硫磷顆粒劑2.5kg/畝,做成毒土均勻撒于地面后立即淺耙,以免光解,并能提高防效。
5、在幼蟲期的防治。可結合防治金針蟲、擬地甲、螻蛄以及其他地下害蟲進行。采用措施有:
1.藥劑拌種:此法簡易有效,可保護種子和幼苗免遭地下害蟲的危害。常規(guī)農(nóng)藥有25%辛硫磷微膠囊劑0.5kg拌250kg種子,殘效期約2個月,保苗率為90%以上;50%辛硫磷乳油0.5kg加水25kg,拌種400~500kg,均有良好的保苗防蟲效果。
2.藥劑土壤處理:可采用噴灑藥液、施用毒土和顆粒劑于地表、播種溝或與肥料混合使用,但以顆粒劑效果較好。常規(guī)農(nóng)藥有:5%辛硫磷顆粒劑2.5kg/畝。
3.施用辛硫磷毒谷,每畝1kg,煮至半熟,拌入50%辛硫磷乳油0.25kg,隨種子混播于穴內(nèi),亦可用豆餅、甘薯干、香油餅磨碎代用。如播后仍發(fā)現(xiàn)危害時,可在危害處補撒毒餌,撒后宜用鋤淺耕,效果更好。此種撒施方法對螻蛄、蟋蟀效果更佳,對其他地下害蟲均有效。
南區(qū)電話
北區(qū)電話
微信-南
微信-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