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燕麥別名:鈴鐺麥、花黑麥草,烏麥,是田間常見雜草,其種籽混雜于作物中會降低作物的產量,同時也是麥類赤霉病、葉斑病好黑粉病的寄主,需要及時防治,本文針對野燕麥圖片、形態特征、發生特點以及防治方法做了詳細介紹,希望大家對野燕麥有更多的了解!
野燕麥分布為害:野燕麥,禾本科,燕麥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分布在全國各地 ,以西北、東北地區受害最為嚴重。危害的作物有麥類、玉米、高粱、馬鈴薯、油菜、大豆、胡麻等;種籽大量混雜于作物內,降低作物的產量,同時也是麥類赤霉病、葉斑病好黑粉病的寄主。
野燕麥形態特征:稈直立單生或叢生,有2-4個節,株高60-120cm。葉鞘光滑或基部被柔毛;葉舌膜質透明;葉片寬條狀。圓錐花序呈塔形開展,分枝輪生,小穗疏生;小穗生2-3朵小花,梗長向下彎;兩穎近等長,一般9脈;外稃質地堅硬,下部散生粗毛,芒從鋅體中間略下伸,2-4cm長,膝曲扭轉,內程短。穎果長圓形,被淺棕色柔毛,腹面有縱溝。種子繁殖。
野燕麥發生特點:稻茬小麥田野燕麥多于播種后5-8天出苗,呈秋季單峰型,在拔節期以前生長速度比小麥慢,拔節后生長速度加快,與小麥共生到拔節期。嚴重的共生到返青期。一些麥區為害較重,野燕麥發芽適溫為10-20℃,當溫度高于25℃時,發芽率顯著下降,在土層中出苗深度為0-20cm,最深達30cm,因地中莖的調節野燕麥的分蘗節一般都在地表下1-5cm,在東北和西北麥區,于4月上旬出苗,4月中、下旬達到出苗高峰,出苗時間可持續20-30天,6月下旬開始抽穗開花,7月中、下旬種子成熟或脫落。成熟種子經90-150天休眠后才萌發。在冬麥區,于9-11月出苗,4-5月開花結實,6月枯死。
野燕麥防治方法:40%野麥畏乳劑和6.9%驃馬濃乳劑對野燕麥具有良好防除效果,還可兼治看麥娘等禾本科雜草,對小麥及下茬作物安全,施一次藥即可控制當季野燕麥危害。
南區電話
北區電話
微信-南
微信-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