菵草別名:水稗子、菵米
菵草分布為害:菵草,禾本科,地毯草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分布廣泛,遍布全國。小麥、油菜為害較重;亦為水稻細菌性褐斑病及銹病的寄主。尤在地勢低洼、土壤黏重的田塊危害嚴(yán)重。
菵草形態(tài)特征: 幼苗:第1片真葉帶狀披針形,先端銳尖,有3條直出平行脈。無葉耳。葉鞘紫紅色,亦具3條脈。第2片真葉具5條直出平行脈,葉舌三角形。 成株:株高30~90厘米,稈直立。葉鞘多長于節(jié)間,無毛。葉片扁平,長5~20厘米,寬3~10毫米。 花和子實: 圓錐花序狹窄,長10~15厘米,由多數(shù)直立,長為1~5厘米的穗狀花序稀疏排列而成。小穗壓扁,圓形或倒卵圓形,灰綠色,成覆瓦狀排列于穗軸的一側(cè)。內(nèi)稃稍短于外稃。穎果,長圓形,深黃色。頂端具殘存花柱。
菵草發(fā)生特點:種子繁殖,出苗期3~4月份,花果期5~8月份。氣囊狀穎片包裹小花,有助于子實漂浮水面?zhèn)鞑ァ_m生于水邊及潮濕處。
南區(qū)電話
北區(qū)電話
微信-南
微信-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