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軟腐病俗稱"爛疙瘩"、“爛幫子”,是大白菜生長過程中的主要病害。同時也是影響大白菜高產、穩產、降低品質的主要因素之一,發生范圍廣,危害嚴重。本文將重點為您介紹白菜軟腐病的癥狀,病害病原,發病規律以及防治辦法等信息,希望能對您提供幫助!
白菜軟腐病癥狀:多從基部先發病 ,發生初期 ,白菜的外葉或葉球基部出現水漬狀橢圓形病斑 ,隨后病部逐漸擴大、變軟 ,呈暗褐色。在晴天中午 ,植株的外層包葉出現萎蔫下垂 ,早晚還能恢復正常。但隨病情發展 ,數天后 ,病斑擴大至整個葉片基部 ,葉片無法獲得足夠的水分 ,中午便不再恢復 ,而且病部開始腐爛 ,葉球外露或植株基部逐漸變黑腐爛或塌倒潰爛成泥狀 ,葉柄或根莖基部組織呈灰褐色軟腐 ,嚴重時全株腐爛 ,病部散發出惡臭味。病葉在日曬下失水變干呈薄紙狀平貼地面或緊貼葉球。
白菜軟腐病病害病原:病原物就是細菌。白菜軟腐病病原菌為歐文菌屬菌體短桿狀。病原菌在20度、濕度高的環境下,以寄主植物根際土壤為中心形成菌落長期生存。在下雨天借助土粒飛濺,從白菜下部葉片、葉柄部位的傷口和害蟲食痕侵入,而且遇到寄生植物,便會迅速繁殖。
菌體短桿狀,大小為0.5-1.0μm×1-3μm,革蘭染色陰性,單生,雙生或短鏈狀,有多根周生鞭毛,無芽孢。化能有機營養型,兼性厭氣,代謝為呼吸型或發酵型,氧化酶陰性,過氧化氫酶陽性。營養瓊脂上菌落圓形,隆起,灰白色。
白菜軟腐病發病規律:病原菌在20℃、高濕度下,主要以寄主植物根際土壤為中心形成菌落長期生存。降雨時借助土粒飛濺,從白菜下部葉片、葉柄部位的傷口和害蟲食痕侵入。大風天氣,可以將帶菌塵土吹向菜地,降雨過后,有些植株上部開始發病。病原菌通常借地表流水而傳播。其發育適溫為32~33℃,如遇寄生植物,即迅速繁殖。即使消毒土壤,病菌密度也可立即恢復如初。
白菜軟腐病防治措施:1、物理措施。選用抗病品種;避免連作,適期播種,適當稀植;精細整地、高壟種植;早間苗,晚定苗,適度蹲苗;小水勤灌,嚴禁大水漫灌,雨后及時排水;施足底肥,不要偏施氮肥,增施磷、鉀、鈣肥,增強苗勢;田間作業要防止傷根、傷葉;發現病株后及時清除,病穴撒石灰進行消毒。
2、化學措施。發病初期,選用喹啉銅、噻菌銅、氯溴異氰尿酸等殺菌劑防治。藥劑防治應盡量提前噴藥預防,已發病的地塊應連續用藥3-4次,間隔一周左右。噴藥時,應注意噴在接近地表的葉柄及莖基部,連帶根部周圍土壤都要噴到。
南區電話
北區電話
微信-南
微信-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