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模葉蓼別名:大馬蓼、旱苗蓼、斑蓼、柳葉蓼
酸模葉蓼分布為害:酸模葉蓼Polygonum lapathifolium L.蓼科,蓼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分布在全國各地,主要危害小麥、玉米、薯類、豆類、甜菜、水稻、油菜、棉花、薄荷等。
酸模葉蓼形態(tài)特征:莖直立,高30—100cm,具分枝,光滑,無毛。葉互生有柄;葉片披針形至寬披針形,葉上無毛,全緣,邊緣具粗硬毛,葉面上常具新月形黑褐色斑塊;托葉鞘筒狀。花序穗狀,頂生或腋生,數(shù)個(gè)排列成圓錐狀;花被淺紅色或白色,4深裂。瘦果卵圓形,黑褐色。
酸模葉蓼發(fā)生特點(diǎn):喜生于山坡濕地、低濕地或水邊。為潮濕旱地作物田重要雜草。是春季一年生雜草,種子繁殖,發(fā)芽適溫15—20℃,出苗深度5cm。東北及黃河流域4~5月份出苗,花果期7~9月份。種子繁殖。在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qū)9月份至第2年春出苗,花果期4~5月份,先于作物果實(shí)成熟。適應(yīng)性較強(qiáng)。
南區(qū)電話
北區(qū)電話
微信-南
微信-北